3月21日下午,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民协副主席王智先生为人文学院研究生作了“剪彩迎春——关中剪纸与纸文化习俗解读”的专题讲座。中文系主任柯卓英教授主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智先生漫谈自己非遗保护之路上的经历、收获与感悟,以“触摸中华文化的根脉”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并展示了百余件纸文化实物,并对百余幅传统民间剪纸与纸文化习俗图片进行解读,基于对民间百位剪纸文化传承人的口述记录揭秘关中古老的纸文化符号。
本次讲座为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灿烂与珍贵,并感受到保护和传承的任重而道远。王智先生在讲座最后总结到:如果说“火炬”象征着西方文明,那么“油灯”则代表了中华文明,希望大家都可以做挑油灯的“拨子”,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油灯越挑越亮,中华文化亦是如此,相信“星星之火”定“可以燎原”!
王智先生被众多媒体称为“陕西非遗百科全书”。20多年前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跋涉在非遗抢救保护的第一线。十余年走过2000多个村庄,调查过近3000位民间艺人,为非遗博物馆积攒了2万余件藏品,积累的口述史资料不计其数。除了在媒体上为陕西民间文化发声,王智先生也长年奔走在各高校传承中华民间文化。
据悉,人文学院下一次将邀请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张雪萍女士向大家演示剪纸艺术的具体步骤、方法,与在座研究生就剪纸技艺进行深入的切磋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