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人文学院院长方亭、副院长方松林带领部分师生,前往渭南市澄城县博物馆以及尧头窑园区进行实践教学,并探讨校地深入合作。尧头窑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师龙、宣教部部长田乐乐、经营发展部经理张琳丽等接待了师生一行。
师生一行先参观了澄城县博物馆,通过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和观看种类丰富的历史文物,师生们了解了尧头陶瓷悠久的历史。

随后,大家去往位于澄城县城西南10公里的洛河东岸的尧头窑,这里曾经是关中东部地区最大的民用陶瓷烧造和贸易地,因瓷窑而得名,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尧头陶瓷烧制技艺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尧头窑遗址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尧头陶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传承工艺振兴目录。尧头窑的陶瓷以黑瓷最为著名,造型古朴、釉色纯亮,具有“粗中寓巧、朴而不俗”的特点。

国家乡村工匠名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忠阳老师与教学团队进行了现场访谈,共同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这门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他分享了该技艺和人才培养计划;学院师生分享了对于创新传承的见解和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

此次实践教学,是我校人文学院与尧头窑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又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人文学院依托陕西民间艺术保护与文创设计科普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两个省级基地,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设置考察项目等方式,积极探索并深入践行产学研一体的理念。设计系师生在本硕毕业论文的实践环节中,选择与尧头窑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景区环境改造升级、非遗产品文创包装等作为选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开设了“西部地域品牌推广与实践”等课程,重视教学中的实地调研环节。
管委会对人文学院在尧头窑发展建设中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未来,人文学院还将继续加强与澄城县尧头窑的沟通与联系,鼓励师生以技艺传承为宝贵资源,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同时运用专业特长,为窑头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添砖加瓦,共同谱写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文字:谢传康 图片:田乐乐
编辑:戚晓波 审核:余小勇